第二届贵湖华人征文比赛一等奖作品
我与贵湖
Lillian Wang – lillian.z.wang@gmail.com
(一)
转过匝道上了401,并入滚滚西向车流,这就又结束了一天。
刚刚过去的冬天在路面留下大大小小的坑。经过时总习惯嘟囔一句“像刚被轰炸”。这话算是有出处。二十多年前,刚进大学,一群女生坐25路电车到二军大剪头发。军工路上晃了一路, 不记得是谁说了这么一嘴。这句话从此随着我,走遍这世上所有颠簸的角落。
二十多年,遥远又触手可及。学生时代的记忆,最最深刻的,先是一个“穷”,因此又引发一个”饿“。晚饭吃得早,票子紧,没钱买宵夜。冬天刺骨的风,路灯昏黄。 晚自习走回宿舍, 几乎耗费掉所有残余能量。回宿舍一拎水瓶,发现热水已被用的一滴不剩,还在生气,转眼熄灯铃一响,房间一片漆黑,那感觉简直就是生无可恋了。黑暗中有人开始回忆美食。那些菜式,在家也没觉得有多好,却在这寒的夜里,被描绘得五光十色,带着光环和香气,虚幻呈现于众人。一片唏嘘声中,我望着窗外,深蓝的空,空中的月,奇怪的念头跑出来:”一样的月光,多少年多少里多少人多少窗,什么样的我又是什么样的他?“
毕业后各奔前程。这轮月看着我,定是觉得热闹。透过方方正正的窗,照着午夜的小车站,照到江边的桔园。还有城郊临租的毛坏房,那简直就是都市无人烟的戈壁。再后来,总算在苏州河畔有了像样的房. 餍足中带点晓风残月杨柳岸的无奈。
那时候的心态,用唱的话就是”曾经真的以为人生就这样了,平静的心拒绝再有浪潮”
然而事实是,所谓拒绝再有浪潮,就是浪的更远,2005,第十次搬家。直接从太平洋这头浪到了另一头。
(二)
前方高速下口296,大段平铺直叙的穿行就到家。。。第十三个家,在贵湖。
车一到家,打开后备箱,大包小包的菜蔬一样一样捧出来。贵湖没有成规模的华人超市,每个礼拜的吃食,基本要从周边的那个城市买过来。明天是周末,几个朋友过来聚聚。说起来也是巧,大家的名字开头都是同一个字母,Sally, Sindy, Sarah,加上我, 赫然一个”4S”。
“4S”们认识有年头了, 各种机缘.孩子们年龄也相仿,纵有千难万难,总要找时间轮流做东聚聚。
最先认识最小的”S”。刚来加拿大时,我落户在机场区附近的一个condo,. 时差,语差,人物差,三观颠覆。看山不是山,看水不是水。小S是公司的客户。都是华人就聊起来,正逢4月长周末,说有个吃猪肘子的Town,两家人就一路携手,向西而去。
在那没有Goole的日子里,我手拿黄皮地图册,胡乱从高速上下来。七拐八拐,赫然看到了个洋牌楼, 写着”Mountain Hall”。周围似有人烟,这下算是望到了家乡。进去到处逮人,问人哪里吃猪肘子。可怜大家英文不好,直接在自己胳膊上类比肘子的部位…路人居然也了解了我们的痛,给了一个小镇的名字。顺带还说那里有好吃的花生。周围的山水,情切之中真实起来。
十年之后,第十三次搬家,我来到了这个当年我们差一点迷路的美丽的小城, 贵湖.
(三)
屋子后面的trail, 隐约有孩子和狗狗的影子。四季又复伊始。
加拿大的春天不像话,棉袄和短袖之间的日子,依然是一件结实的棉袄。每年暖气一关直接上空调。江南如柳的雨,如雨的花,所有的绕指柔到这里都化成百炼钢。
手机在闪,朋友圈里又有各种晒。有人总结美食新秀,有人推荐出炉好文。曾经的私宅开了民宿,儿时路过的点心铺有了新股东。国内的色彩在那一方屏幕里好一个浓烈。
回国出门分不清方向,记忆里的地标都不复存在。上年站在南京西路站台前,来回几圈也没找到从前上班的那栋楼。拉个路人问才知道其实自己就在那栋楼脚下。我实在纳闷,那楼怎么比印象里的矮了那么多。
然后发现自己的印象一直在偏离。父母头发何尝是这如霜的白,兰贵坊的面不应该是味精汤,以前的路没有那么多弯。
一如二十年前熄灯夜话时家乡的菜肴,茫茫然记忆里那么多美好,其实是幻影。 我们行色匆匆,窄了天地,负了岁月。终于有个地方,让我们舒缓下来面, 看到自己不常回去的过往。那过往,温馨平淡,不离世,不出尘,一如现在居住的城市, 是仁慈上天留在人间的桃源.
想起许多年前听到过的一首歌:
“念念不忘的你,
藏起来,不忍提起的月光。
不顾一切走在路上,
我丢失了故乡,却找了到最初相遇的地方。”
那地方的名字,叫贵湖。